江门市妇女网

关爱路上,江门市爱心妈妈这样干!

  • 文章出处:江门市妇联
  • 发布时间:2024-11-29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今年以来,江门市妇联积极响应全国、省妇联部署要求,从强化顶层设计、深化常态关爱、做优特色品牌三个方面扎实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儿童身边

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联合各级各部门落实爱心妈妈三年行动具体措施,强化各方协同,汇聚关爱力量,完善关爱措施,提升服务质量。成立江门市阳光巾帼志愿服务大联盟,汇聚全市各领域共61支志愿队伍10000多名巾帼志愿者的专业力量、特长优势,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课业辅导、法律咨询、亲情关爱等针对性帮扶,有效扩大了爱心妈妈关爱服务的覆盖面、提升专业性,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单位协同联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爱心妈妈积极参与的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工作局面。

深化常态关爱,做深做实提高结对实效

一是全面摸排底子清。加强与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信息对接,对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两类”女童等重点人群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和分析,确定应结对帮扶对象,建立完善儿童档案和帮扶台账,做到对帮扶对象情况明、底子清。

二是结对招募出实招。发布爱心妈妈招募书,成立专长妈妈服务队,以“1+N+社工”结对模式开展结对帮扶,做到精准建档、精准结对、精准服务,让每个留守、困境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截至目前已招募爱心妈妈1484名,通过开展送温暖、儿童助学、外来务工家庭关爱行动等帮扶活动全覆盖应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及“两类”女童。

做优特色品牌,整合资源增强关爱力量

一是“两类”女童关爱行动全过程安全守护。广泛动员妇联干部和执委通过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多样化的结对方式,充分发挥专长妈妈作用,对“两类”女童坚持每月至少进行2次联系走访,对身患重大疾病、事实无人抚养或权益受到侵害的妇女儿童,落实每月至少联系走访1次,以实际行动传递了温暖和关怀。

二是发挥专长爱心妈妈专业优势全方位关爱服务。在全省率先成立江门护苗女警团,遴选出一批有爱心、有经验的100多名警察爱心妈妈,专门参与防范打击毒品、性侵、网络色情、拐卖等涉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出违法犯罪的侦查和审讯前对未成年被害人的紧急心理救助工作,采取常驻和定期进校园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入校园开展安全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和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拥有一个可倾诉、可求助、可依赖的“警察妈妈”群体。推动机关单位妇委会、“三新”妇联组织组建“微爱妈妈”联盟志愿服务队,积极发动海内外侨胞参与“童圆微心愿——关爱困境儿童,‘邑’起来更精彩”线上线下捐款等活动,捐资捐款50多万元帮扶留守困境儿童,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是特色结对活动精准化护航成长。依托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以“妇联+社会组织+爱心阵地+爱心妈妈”的关爱模式开展多重关爱赋能活动。开展“爱有方”家庭教育专家一对一指导服务,每月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专业支持、情感支援和心理疏导;线上线下举办“家长课堂”,帮助“爱心妈妈”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组织爱心妈妈参加寒(暑)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和儿童一起开展安全教育互动游戏、科学救助培训、自护教育等活动100多场,守好儿童生命防线;链接资源开办暑期托管班,服务近700个家庭,帮助留守儿童家庭解决暑期“看护难”的问题。组织爱心妈妈和困境儿童参加“庆国庆 颂祖国”等亲子主题活动,以母亲之爱温暖颗颗童心,鼓励孩子积极融入社会。在专门学校开展“把孩子爱回来”家庭教育大讲堂,引导青少年特殊群体的监护人更好地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推动专长爱心妈妈结对青少年特殊群体,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下一步,江门市妇联将继续凝聚各界力量,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的服务、更加务实的举措,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让儿童共享美好生活。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