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与婚姻幸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度指出,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鉴于婚姻在家庭关系中的核心地位,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角度,重新认识婚姻关系和有效放大婚姻幸福,从而提高和强化婚姻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推进新时代婚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婚姻共建共享的基础要素
对婚姻关系来说,共建共享的基础显而易见。不论是过去被落后性别文化和制度捆绑的传统婚姻、受市场意识影响和生活压力挤压的利益婚姻,还是体现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幸福婚姻,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婚姻当事人的共建共享是婚姻存续和幸福的不可或缺的运行方式,而真正的共建共享又建立在相爱、互认和共责基础之上。
“有爱情的婚姻才是符合道德的婚姻”的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婚姻共建共享的基础提供了明确的理论阐释和逻辑分析。从相识相知到彼此相爱为婚姻共建共享构筑了心理化的情感基础,接下来是迈入彼此相亲、价值共认的第二步,二人为婚姻共建共享搭建亲情化的价值基础,关键的第三步是由爱而生、借亲情沉浸和价值认同而产生的伦理自觉,为婚姻共建共享奠定社会化的责任基础。从情爱燃放升华到价值认同,再转化为扛起婚姻社会责任的伦理自觉,伦理自觉又反过来为情爱保鲜和继续燃烧注入新能源,形成一个美丽而健康的婚姻内循环,有效促进有爱婚姻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既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又是我们深入理解和进一步夯实新时代婚姻共建共享基础的理论和实践基本遵循。“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家庭观和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体现了婚姻生活中爱情亲情、价值认同和伦理责任与共建共享的基础性关系,同时,把“爱国爱家”摆在首位,为婚姻共建共享引入重要的推动力量,即家国情怀。当一个人坚定地站在家庭延续、国家发展壮大的利益高度,就会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婚姻关系中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和共建共享之间的关系,自觉地聚集热情和资源,和配偶一起推动婚姻的共建共享。
婚姻共建共享的关键内容
从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婚姻生活共建共享的主要内容,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等。笔者认为,以下方面需要予以重视。
一是夯实和提升共建共享的婚姻基础。要强化家国情怀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从个人视角提升到家庭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来理解婚姻共建共享的理论要求和现实需要。在婚姻实践中,尽可能从爱开启婚姻之旅,为婚姻的共建共享可持续地聚集内发力。
二是婚姻的性别平等。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继续落到实处,帮助婚姻当事人看到婚姻生活中依然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婚姻共建共享最能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婚姻的性别平等,婚姻当事人共建共享意识和能力的加强能直接放大双方的婚姻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婚姻的情感忠诚。从许多大型的婚姻调查中,情感不忠和外溢是现代婚姻最重要杀手之一来看,强化对婚姻的忠诚度和向心力应该成为共建共享的重中之重。在婚姻生活中,如何做到爱情、亲情并行和互相拉动,加固和更新当初的爱情,如何使婚姻当事人共同完善人格品德,在价值观、伦理观方面认同彼此?这些都应该纳入共建共享的议程中来。
四是婚姻的制度安全。当代婚姻面临着许多制度风险,预防和抵御风险,以及经历风险后的损害最小化和修复最大化,都应是婚姻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婚姻当事人要尽量避免因个人行为失范给婚姻带来风险,夫妻要互相提醒、彼此合作,一起维护婚姻安全。
五是婚姻的生活质量。婚姻生活的品质既是共建共享的成果,又是共建共享的内容对象,高质量的婚姻生活通常会加大婚姻过程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并反哺于共建共享三要素的内循环,为共建共享带来更大的推动力量,因此,应给予以提升婚姻关系质量和婚姻生活品质为目标的共建共享更多的关注,以提升婚姻质量。
六是婚姻的生育功能。从婚姻往生育延伸,是婚姻的传统功能,它既体现一个婚姻建立自己代际关系的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突显家庭意识和家国情怀,对家族传宗接代后继有人、国家人口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年轻人结婚率和总人口出生率都下降的今天,更应该成为共建共享的重点。当然这方面的共建共享不仅在于促进婚内生育的意愿和实践,还在于在婚姻和生育之间建立良好的互惠关系,用高质量婚姻实现适度的生育合作,又以高质量生育,特别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提升婚姻的幸福感和社会价值。
推动共建共享的基本方略
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婚姻共建共享,寻找更适合我国婚姻生活实际的共建共享路径,提高共建共享的婚姻发展成效,显得格外重要。联系新时代我国婚姻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应对,系统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首先要提高对婚姻共建共享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实践要领的认识和把握。尤其在转变婚姻观念和增强共建能力两方面,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吸取经验,一起构建婚姻友好型和共建共享支持型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
其次,要把婚姻共建共享的理论和方法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过程,用喜闻乐见的教学和宣传,特别是父母近距离的婚姻共建共享示范,引领未婚的年轻人学习婚姻共建知识,形成正确婚姻观,使这一观念伴随他们进入婚姻的每个环节,助力他们通过共建共享成就幸福婚姻。在对文明家庭表彰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要把共建共享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内容,并配以较高的权数纳入评选体系,引领人们自觉形成新时代婚姻共建共享的意识,并有所作为。
再次,要把婚姻共建共享和社会共建共享结合起来。一方面,借鉴建立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经验和做法,在家庭领域推动婚姻共建共享新风尚向制度建设转化,使新时代的婚姻建设和发展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优良家庭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发展道路的优越性;另一方面,把婚姻共建共享变成一个开放领域,既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的帮助和支持,又能让婚姻共建共享的成果向家庭外部溢出,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要加强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学术社团组织之间的研究合作,通过全国性的婚姻共建共享现状调查和跟踪研究,聚焦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评估以往相关政策实施的效果,为国家施策、公共咨询、家庭和学校教育提供专业化的智力支持。